新聞摘要
職業災害、職業病怎麼分?差異一次看 醫曝職災保險申請關鍵
發布日期:114.3.9
每年都有很多勞工因為工作環境不好或工時過長,遭遇不同的職業傷害。那麼,這些傷病到底怎麼認定呢?勞工又該怎麼申請職災保險呢?醫師說明職業傷病和保險的所有關鍵資訊!
亞東紀念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孫慶語指出,職業傷病是一個影響深遠且多層面的問題,不僅對勞工個人造成身體、心理及經濟上的負擔,也為雇主和整個社會帶來沉重的成本。職業傷病包含:
職業傷害顧名思義,是指勞工在工作中遭受的傷害。而在台灣,職業傷害的認定不僅限於工作場所發生的事故,甚至連上下班途中,若是符合規定的時間和情況,所發生的事故也可被視為職業傷害。根據《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病審查準則》的規定,勞工若是在日常居住地往返勞動場所途中發生事故,並且沒有其他私人行為的干擾,這類事故可被認定為職業傷害。
職業病是指勞工由於長期暴露在某些有害的工作環境或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導致的疾病。這類病症必須經過職業醫學科醫師的專業診斷,並且證明與工作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孫慶語表示,職業傷害對勞工個人的影響首當其衝,包括身體健康受損、心理壓力增加及經濟負擔加重等。嚴重的職業傷害可能導致短期或長期失能,甚至永久性殘疾,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能力,也降低工作能力,使勞工面臨龐大的醫療費用和生活開銷。
對雇主而言,職業傷害意味著需負擔受傷員工的醫療費用、賠償金,以及可能衍生的法律訴訟費用。同時,員工受傷也會導致生產力下降和企業形象受損。孫慶語建議,雇主應投入更多資源在安全管理及員工健康促進措施上,以降低職災發生的機率。
如果你不幸遇到職業傷害或職業病,該如何向勞保局提出申請呢?在台灣,職業傷害和職業病的認定有不同的申請流程。以下是具體的申請流程:
被保險人可以拿著投保單位開的相關申請書和身分證明文件,到健保合作醫療院所就診,並且不用繳交部分醫療費用。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及時提供申請文件,先用健保就醫的話,可以在6個月內向勞保局申請退還醫療費用。若有特殊原因,這個期限可以延長至5年內。不過需要提供診斷證明、醫療收據、事故說明等相關文件。
孫慶語提醒,職災勞工在不同的傷病階段可能面臨不同的問題和需求,例如症狀是否與職災相關、病情恢復進度、對疾病和復工的期待等。這些問題大多涉及醫療專業,她建議事業單位應主動了解及關心勞工的醫療狀況,提供必要的就醫協助,以免影響其復原。
此外,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職災勞工於治療、休養及復健期間,事業單位應給予公傷病假,且不得在此期間終止勞動契約。公傷病假期間勞工雖無法工作,但不應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年終獎金發給及晉薪機會。
職業傷害不僅影響勞工的健康,還會影響到勞工的工作權益。因此台灣的職業傷病保險制度設計了一系列保障勞工的措施。這些包括:
孫慶語強調,對正面臨職業傷病困境的勞工而言,了解自身權益和可申請的補助非常重要。台灣的職災保險制度提供從醫療到復工的多層次保障,如醫療費用減免、傷病津貼、失能補助、職能復健津貼及輔助設施補助等,能夠幫助職災勞工度過難關,逐步恢復工作與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除了善用保險資源,重視自我康復與身心健康同樣不可或缺。孫慶語建議職災勞工要積極接受專業醫療和復健,按醫囑逐步恢復身體機能,並與雇主保持溝通,規劃合適的復工安排。
聯絡電話|0928 897 613
電子郵件|glaciervicky@gmail.com
項目名稱|項目資訊
Copyright © 2024 勞資軍師vicky 保留一切權利。|本網站由 齊飛管理顧問 建置維護。